六种类型鱼饲料对比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对于每个养鱼人来说,喂食都是一件大事。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人工饲料,但人工饲料的种类却也有很多,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喂食需求。 所以小编购买了六种类型的饲料,分别是:贴片、薄片、漂浮、缓沉、速沉和沉底,接下来就让我们实际对比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吧。
贴片型饲料
为一种压缩呈圆形片状的饲料,它的使用方法是用手指按住沿着缸壁下滑,保持一段时间的按压后即可将其固定在鱼缸内壁,鱼便会一拥而上的啄食。这种喂食方式可以最大可能的提高观赏度,互动感也更强一些。 从使用感受来看,贴片饲料可以避免鱼儿浮到水面觅食,对一些眼睛容易被室温灼伤的鱼种来说有一定的保护效果,也让能鱼儿不用四处奔波找食。
贴片饲料泡在水中经过啄食后会缓慢散出小颗粒,但很快就会被前来觅食的其他边缘鱼儿吃掉,所以比较少有杂质沉底。 缺点就是对于饲主来说有一定的使用成本,每次都需要用手接触到水体进行喂食。而且由于是固定的片数,每次的喂食量比较难掌控,已经使用过的贴片饲料不适合再次使用。 大约5~10分钟后,贴片饲料被啄食的发散后会出现从鱼缸壁上滑落的情况,如果有饲养底层鱼的话,那么可这个时候就是它们开始用餐的时间了。如果没有饲养底层鱼,或鱼缸里鱼的数量较少吃不完一片,那么则需要赶紧将多余的饲料捞出来,因为这种饲料泡水后发散得较快,比较容易浑水污染水质。
漂浮型饲料
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可以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。寻找这种类型饲料花费了我不少功夫,几乎每个卖家都会推给我一款缓沉型,然后在不断的追问下无奈表示,是没有完全不下沉的漂浮型饲料的哦亲。 的确,在购买了多个带有漂浮、上浮等字样的饲料后我发现,它们多多少少都会沉入水中。
不知是不是内部间隙非常大、过度膨化的缘故,这款饲料总是能够安安稳稳的浮在在水面上,等待被吃掉的那一刻。因此,在喂食时它不会因下沉而被鱼儿们漏掉,从而沉入水底成为令饲主心烦的残渣和沉积物。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款饲料总是会在鱼儿咀嚼后产生粉末、颗粒的碎屑沉积在水底,不过也许只是该饲料的个体问题,无法代表整个漂浮型饲料。 总体而言,如果你只饲养了中上层鱼,或者想分水层投喂防止抢食,那么漂浮型饲料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至少在投喂过多的情况下,它清理起来比较方便,用捞子捞走水面多余饲料即可。
缓沉型饲料
大部分打着漂浮型饲料名头的其实都是缓沉型,它们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漂浮状态,但会在这个过程中缓缓沉入水底。并且,沉没的速度与鱼儿进食的激烈程度、水流的流速等都有一定关系。从实际情况来看粉末状的缓沉饲料更容易受水流大小影响,而颗粒型则影响不是很大。
这种饲料的好处在于能够同时满足三个水层的鱼儿进食需求,大大减少了喂食麻烦程度。而它的缺点则在于,如果你的中上层鱼进食速度不够快,那么可能饲料在被吃完前就已经沉入了水底。相反,如果中上层鱼进食速度过快,那么下层鱼则会饿肚子。这一不可控性会导致上中下层鱼进食量有很大不同。 这种饲料沉入水底后如果没被吃完,清理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,投喂过多的情况下会比较容易败坏水质。适合中上层鱼多,下层鱼少的鱼缸。
速沉型饲料
与缓沉型不同,这是是一种下沉速度相对较快的鱼饲料。对于中下层鱼比较多的鱼缸来说,投喂这种饲料较为合适,能够减轻鱼儿的进食难度。如果投喂过多清理起来比较麻烦。 建议和缓沉型搭配投喂,最大限度的满足三个水层鱼的进食需求。
下沉型饲料
颗粒较大,下沉效果更加明显,是一种专为底栖鱼类而设计出来的鱼饲料。这种饲料的入水效果如同跳水运动员,基本上是一个猛子扎进去,立刻沉到水底。 除底栖鱼类外,一些中层鱼和比较饥饿的上层鱼也能够进食这种下沉型的饲料,不过受自身体长和嘴部构造的缘故,进食这种颗粒相对而言比较大的饲料有些困难。将其投喂给更大的鱼种的话,基本能够做到一口一个而不是艰难啃食。 总体而言,这是一种专为体型较大的底层与异型鱼而设计的饲料,在水层的兼顾性上不是很好。但由于自身颗粒较大,投喂和清理都比较简单,用镊子或捞子取出多余部分即可。
薄片型饲料
鱼饲料中的薯片,并且比薯片要薄上许多许多。许多鱼友都认为它的适口性非常好,几乎没有不爱吃薄片的鱼。这个暂时先不做讨论,因为考虑到品牌差异,对比口感和营养需要的素材太多,这里仅就投喂角度说一下薄片饲料的使用感受。 在投喂薄片饲料时最好用手或其他工具夹起要投喂的部分,可以整片投喂,也可以针对鱼体大小碾碎成需要的碎片大小。
直接从罐子里倒很难掌握喂食量,也容易失手整个倾倒。 薄片饲料比较薄,能够很好的浮在水面上,方便中上层鱼进食。在水体中浸泡了一段时间后,薄片会变软并逐渐沉入水底,方便底层鱼进食。 由于薄片饲料比较散碎,投喂量较大的情况下沉底饲料清理起来比较麻烦,只能寄希望于物理过滤和生物分解。浮在水面的部分比较容易清理,用捞子捞出即可。 适合各水层的小型鱼,对于中大型鱼来说薄片饲料进食起来比较麻烦,而且效率不高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