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找回最初的你:二规教言论讲记07(串讲)

找回最初的你:二规教言论讲记07(串讲)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找回最初的你:二规教言论讲记07(串讲)

预科班教材《找回最初的你》串讲,非官方提供,仅供参考

白昼饮酒赌博等,沉迷损害名誉法,

夜间唯作不净行,此等亦是无愧者。

世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取舍,白天做没有意义的事,如喝酒、赌博、看戏,晚上唯作不净行,这种人也是无愧者。

无义琐事耗时日,且造种种不善业,

对此不知自惭愧,此等亦是无愧者。

有些人在无有任何实义的吃吃喝喝中耗尽珍贵的时日,同时也造下了对来世不利的各种恶业,但他们还不知道惭愧,此等人也是无愧者。

现见圣教正规时,既不生起喜乐心,

亦无希求追随意,此等亦是无愧者。

现量见到了圣者的教典或大德的正规,但既不生起欢喜心,也不产生追求心,这种人也属于无愧者。

总之取舍一切事,无有定准而行持,

脱离世法二规矩,即谓愚笨无愧者。

总而言之,取舍任何一件事情,必须要有准则,脱离了世规和佛规的轨道,那就是世间上最愚笨的无愧者。

若人具足惭愧心,能除颠倒散漫行。

设使无惭无愧者,教言于彼有何用?

假设具足知惭有愧之心,颠倒散漫等不如法的行为自然会被遣除,否则再怎么珍贵的教言,对他来讲也没有用。

复次心具惭愧者,终不远离世法二,

殊胜善妙之规道,恒常行持不放逸。

具有惭愧者,永远不会离开世法和佛法的轨道。他平时行为小心翼翼,不做让佛教丢脸的事情,也不做令世人厌弃的事情,所作所为如理如法,时时刻刻以不放逸而摄持。

四、不放逸

何以名为不放逸?如人居于危崖上,

如是自护自身心,恒时郑重谨慎者。

什么叫做不放逸呢?比如一个人居住在非常险的悬崖上,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,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会小心谨慎。

孩童沉迷游戏乐,成年沉迷贪嗔境,

老年迷惑身心衰,皆为放逸所迷住。

童年时整天喜欢各种玩具,成年时始终被贪嗔等烦恼所逼迫,步入老年对身心的衰败非常重视,完全被放逸迷住而不自察。

贪等愚痴所惑众,沉溺恐怖轮回泥,

若尚未止贪痴心,则成卑劣入恶道。

被贪嗔痴烦恼所迷惑的众生,永远沉溺在极其恐怖的轮回泥坑中,若不依靠修行来对治相续中的纷飞妄念,将来必定成为非常卑劣的众生,终将堕入恶道。

拥有宝座伞幡等,然而放荡不羁者,

刹那堕入险恶处,如遭魔王铁钩牵。

虽然地位崇高拥有宝伞经幡,但若行为放荡不羁,一刹那就会堕入特别可怕的险地,就像遭到魔王的绳索牵引一样。

妙龄少女僧人敌,贿赂国王法师敌,

守护劣眷主人敌,此等怨敌毁诸众。

妙龄少女是出家人的大敌,接受贿赂是世间国王和寺院法师的大敌,护持恶劣的眷属是主人的大敌,定将毁坏众人的相续。

众生财富如闪电,身如浮泡无常性,

我等陷于病魔中,甚多逆缘围困故,

犹如风中之残烛,无有少许可依赖,

何故不思当来事,依然放逸安心住?

世间中的财产如闪电般转瞬即逝,四大和合的身体就像水泡一样不稳固,我等陷于病魔等违缘的围困中,犹如风中残烛,没有任何可依靠处,为什么不思维一下自己的来世,依然放逸安心度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