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子制作方法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。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,亦传播甚远。日本、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。
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,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。粽子种类繁多,从馅料看,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八宝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二集《主食的故事》系列美食之一。
1、将糯米淘净,连淘箩静置20分钟,沥清水,再将米倒入木盆内,按次加糖、盐、红酱油拌匀。将猪腿肉去皮,横切成肥、瘦兼有的长方小块,放盆内,加糖、盐、白酒,反复搓擦,使调料渗入肉内;
2、包粽。将选好的粽叶,放入沸水锅内煮3~5分钟,捞起用清水洗净,理直沥干。包粽子时拿两张粽叶,毛面朝外,交叉折转成漏斗状,左手拿住粽叶,右手抓放糯米,放3小块肉,上面再抓放些糯米,将肉块盖没,最后将长出的部分粽叶折转盖住米,包成四角立体状,呈矮壮长方形,用水草捆扎6圈,再将草绳头尾并在一起,转三转塞入草圈内。包时注意四角平衡,水草绕紧,不轧死,不能打结;
3、烹制。锅内水烧沸,然后将粽子下锅,使粽子全部没在水中,上面用竹架和石头压实,用大火烧煮1小时,改用小火煮,煮时始终保持粽子不动,停火后稍闷一下,立即起锅,吃时剥去粽叶即可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