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?下面就分几个层面讲解一下
一、个人层面
一般有两类情况。一类情况是手里有钱不舍得花,另一类情况是手里真没钱。
1、有后顾之忧,有钱不舍得花
中国是全世界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,为什么中国人习惯把钱攒起来,而不是充分消费呢?首先是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使然。
有后顾之忧,没有安全感,有钱不舍得花,以备不时之需。尤其是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养老这四座大山,要攒多少钱心里才有底?
尤其是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一辈,更是把勤俭持家和储蓄的习惯灌输到一代又一代,有钱也不舍得花。
充分解决好教育、医疗、住房和养老等重大民生保障问题,缺少后顾之忧,有效的消费能力自然会释放出来。
2、物价上涨,手里真没钱
今年5月28日,两会期间,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,我国有6亿人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。
不得不说,我国的国民收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,手里真没钱。唯有源头活水来,没有足够的收入,就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。刺激消费,提高国民收入才是硬道理。不能有效提高国民收入,就无法抵御通货膨胀,无法真正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。
尤其是物价攀升脱缰时,比如现在猪肉的价格,就很令人惊悚。不是从什么时候起,猪肉成了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奢侈品,不少家庭现在每周吃一次猪肉,都成了奢望。这时候,你怎么号召大家买猪肉?
二、社会层面
要针对如上个人层面产生的社会问题,尤其是教育、医疗、住房和养老四大难题,产生合力,大力改革,齐抓共管。
一方面,建立有效的教育制度,社会保障制度,健康的住房价格和供需机制,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。
比如,长期坚定控制住高房价,解决好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公平问题,整治歪风邪气,提高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,让老百姓看得起病,老有所养,老有所依。
另一方面,从社会角度,促进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有效提高。尤其是对底层劳动者,提高最低工资标准,加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的监管等。
三、国家层面
不断完善法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,做好物价调控工作,督促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,加大力度,采取有效的刺激消费手段,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,真金白银地发放消费补贴。
从量的积累,到质的飞跃,对各行各业做好资源调配和监管,大力发展经济,缩小贫富差距,促进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,保民生。